图书介绍

中国医学史略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中国医学史略
  • 范行准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
  • ISBN:14249·0058
  • 出版时间:1986
  • 标注页数:260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27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医学史略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原始社会的医学 1

第二章 青铜时代的医学 5

第一节 巫医 5

第二节 生理和病理 7

第三节 药物与药理 10

第三章 英雄的铁器时代的医学 12

第一节 医、巫和它们的斗争 12

第二节 物理疗法 14

第三节 职业医生和医学的分科 16

第四节 环境卫生 18

第四章 理论和实践医学的统一时期 21

第一节 医学理论的树立 21

第二节 阴阳五行结合后在理论上的变化 22

第三节 医经和经方学 25

一、黄帝内经 27

二、本草和本草经 29

(一)本草和本草经的历史背景 29

(二)神农本草经 30

第四节 临床医学的建立 31

第五节 军事医学 33

第五章 内外诸科医学的发展时期 37

第一节 医学重心的南移 37

第二节 华佗 38

第三节 张仲景 43

一、仲景医学和它的历史背景 43

二、伤寒论 44

一、脉经和仲景书的纂集 48

第四节 医经和经方的纂集 48

二、金匮要略 48

二、明堂书的纂集——黄帝甲乙经 51

三、仙药和寒食散 52

四、寒食散在医学上的影响 53

第六章 门阀与山林医家分掌医权的医学成熟时期 57

第一节 门阀与山林的医家 57

一、它们的时代背景 57

二、门阀中的医家 59

(一)南朝门阀中的医家 59

(二)门阀中的世医 60

三、山林的医家 64

(一)道家 64

(二)沙门 67

第二节 医经学 71

一、黄帝内经的发展 71

二、丰富多彩的经方 73

第三节 趋于分类发展的本草学 74

二、专科本草 75

一、神农本草经的衍化 75

三、木草图谱 76

四、本草别名 77

五、本草音义 77

六、本草的收采与种植 77

七、本草的炮制 78

八、食经 78

第四节 诊断学上的新里程 79

第五节 临床医学的发展 81

一、内科 81

二、外科 82

三、妇产科 83

四、小儿科 84

五、五官科 85

第六节 医学教育 86

第七节 东方医学的交流 90

第七章 医学的充实时期 97

第一节 医学盛衰之分歧点 97

一、医经的结集 98

第二节 医经经方的结集 98

二、经方的结集 100

三、药典学的鼎盛时期 101

第三节 药典学的兴衰 106

一、世界最早的药典——唐新修本草 106

二、简本药典——蜀本草 106

四、药典学的衰落 108

五、药典学的批评 110

第四节 医经的纂注 112

一、黄帝内经的纂注 112

二、黄帝八十一难经注 114

三、明堂针灸书 116

四、铜人象——明堂针灸学上的创制 117

第五节 传信方及其流变 118

一、张元素 122

第六节 局方学 122

第七节 诊法的骈技 123

第八节 预测的病因学——五运六气 126

第九节 临床医学 135

一、传染病 135

二、妇产科 137

三、小儿科 138

四、外科创伤 140

五、五官病 142

第十节 医学史 145

第十一节 中西医学的交流 148

第十二节 保健事业 152

第八章 医学的衰变时期 161

第一节 医学哀变与学派的产生 161

第二节 “新病”——鼠疫的横行 162

第三节 学派的论争 164

第四节 河间学派 166

一、刘完素 167

二、张从正 170

三、河间弟子和拥护此一学派中人 173

四、新旧之争 175

五、朱震亨 176

第五节 易水学派 181

二、李杲 185

三、李杲的传人 189

四、王好古 190

第六节 舌诊 191

第七节 临床医学 192

一、一般医学的慨况 192

二、外科创伤移植木的发明与发展 193

第八节 保健组织和管理 194

笛九章 医学的孱守时期 196

第一节 医学发展的两面——孱守和飞跃 196

第二节 学派的流行 198

第三节 东垣学派 199

第四节 丹溪学派 199

第五节 折衷学派 200

第六节 服古学派 202

第七节 叛经学派 203

第八节 解剖学的新发展与停滞 204

第九节 本草学的发展 206

一、本草纲目 206

二、本草纲目拾遗 208

三、偏重生药产地形态的本草学 210

(一)本草原始 210

(一)为伤寒附庸时代的温病 211

(二)植物名实图考 211

(三)地方本草图 212

第十节 免疫学的发明与发展 213

一、人痘接种法的发明及其传人西洋 213

二、牛痘的创制及其传入我国 214

第十一节 传染病学 217

一、传染病学总沦——温病学 218

(二)新病涨破旧框 221

(三)寒、温的分立 223

(四)寒、温历史的消长 224

(五)温病学的新境界 233

(六)三焦与六经之争 239

(七)温病学之衰息 240

二、鼠疫 241

三、霍乱 245

四、猩红热 246

五、白喉 248

六、梅毒 249

第十二节 职业病 250

一、工业的职业病 250

二、农业的职业病 253

第十三节 医案学 254

一、个人医案 254

二、合辑医案 256

三、医案评选 257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