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思想政治工作讲座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思想政治工作讲座
  • 王平善,杨春祥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法律出版社
  • ISBN:7503610840
  • 出版时间:1992
  • 标注页数:394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41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思想政治工作讲座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 1

第一章思想政治工作总论 1

第一节思想政治工作的哲学基础 1

一、“人”的哲学与思想政治工作 1

二、从物质与精神、政治与经济的辩证关系看思想政 3

治工作 3

第二节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 4

一、什么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 4

二、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体与客体 7

三、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与手段 9

四、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矛盾 15

五、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规律 17

第三节 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和作用 21

一、思想政治工作是坚持唯物史观的应有之义 22

二、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24

第四节思想政治工作的原则和方法 29

一、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 29

二、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方法 35

第二章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历程 39

第一节思想工作溯源 39

一、古代的祭祀制度 39

二、古代的礼乐制度 41

三、古代的教育制度 42

四、文化专制主义 43

第二节 “五四”前后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发端 47

一、马克思主义的传入 47

二、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产生 47

三、党的成立和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创立 49

一、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 50

第三节 民主革命时期党的思想政治工作 50

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 52

三、抗日战争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 54

四、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 57

第四节 建国后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 60

一、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工作 60

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 62

三、文化大革命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大破坏 65

第五节文化大革命后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恢复和发展 68

一、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68

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斗争 68

三、清除精神污染,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70

四、维护毛泽东思想的斗争 70

五、改革开放后思想政治工作的恢复和发展 71

一、政治思想在社会意识形态体系中居核心地位 74

第三章 政治理论教育 74

第一节政治理论教育的意义 74

二、政治理论教育的失误 75

三、政治理论教育的意义 76

第二节 政治理论教育的基本形式 79

一、系统灌输 79

二、宣传鼓动 81

三、引导群众自我教育 82

第三节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教育 84

一、四项基本原则提出的背景 84

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意义 85

三、加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 86

一、人生观教育的意义 90

第四节 人生观教育 90

二、共产主义人生观的基本特征 91

三、共产主义人生观的表现形式 92

四、正确认识人生价值及其意义 95

第五节 理想教育 98

一、理想的含义 98

二、理想教育的意义 100

三、最高理想和共同理想 101

四、树立崇高理想的途径 103

第六节爱国主义教育 105

一、爱国主义的含义 105

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 105

三、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 107

四、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 109

五、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111

第四章用共产主义道德育人 113

第一节道德的本质与社会作用 113

一、道德的本质 113

二、道德发展中的阶级性和历史继承性 115

三、道德的社会作用 117

第二节加强道德意识的教育与熏陶 119

一、道德教育的意义 119

二、树立善恶观念 120

三、培养义务意识 121

四、造就良心的意识和情感 122

五、道德范例的教育 124

第三节道德评价及其作用 126

一、道德评价的意义和作用 126

二、道德评价的形式 128

三、道德评价的标准与依据 130

第四节 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132

一、道德修养的意义 132

二、道德修养的途径 133

三、道德修养的方法 134

第五节 用共产主义道德体系育人 136

一、共产主义道德体系的结构 136

二、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 138

三、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规范 139

四、用社会主义道德规范育人 141

第六节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教育 142

一、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概述 142

二、进行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教育的意义 145

三、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 146

四、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教育的方法 147

第五章 个体成才导向 149

第一节社会主义人才的政治素养和思想品德素质 149

一、人才的概念 149

二、人才的政治素养 150

三、人才的思想品德修养 153

第二节坚持正确的成才之路 156

一、正确对待社会需要与个人志趣 156

二、坚持又红又专的成才之路 158

三、坚持理论结合实际.在实践中锻炼成长 160

四、坚持勤奋成才 162

五、坚持正确的劳动观,实行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 164

相结合 164

第三节 走向成功的精神条件 165

一、正确的自我认识 166

二、明确的目标设定 168

三、积极的进取精神 171

四、强烈的事业心 174

第六章 党风建设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意义 176

第一节 党风的含义及其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 176

一、党风的概念 176

二、党风的实质 177

三、党风发展的一般规律 178

四、党风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 181

第二节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的存亡 183

一、党风问题的极端重要性 183

二、对党风问题必须保持一种危急感 185

三、不正之风的主要表现 188

四、党内不正之风的根源 190

五、警惕不正之风向腐败转变 193

六、从严治党,从我做起 194

第三节 加强党风建设必须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197

一、充分估计资产阶级自由化造成的消极影响 197

二、纵容“自由化”是腐败现象蔓延的重要原因 199

三、重振党风必须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200

第四节加强党风建设必须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 202

一、三大作风的基本内容 202

二、三大作风是对传统文化的扬弃 205

三、三大作风的历史意义 206

四、新时期党风建设必须继承发扬党的三大作风 208

第五节 加强党风建设必须加强党性锻炼和修养 211

一、什么是党性 211

二、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更应该加强党性修养 211

三、加强党性修养的方法 214

第一节社会舆论及其活动方式 218

一、什么是社会舆论 218

第七章运用舆论机制搞好疏导 218

二、社会舆论的活动方式 220

第二节发挥舆论功能,促进社会管理 224

一、舆论对社会权力的制约 225

二、舆论对社会管理的引导 228

三、舆论监督是官僚主义的克星 230

四、舆论畅通是民主建设的前提 231

第三节新闻宣传与舆论导向 235

一、新闻宣传对舆论的作用 235

二、正负向舆论及其引导 237

三、新闻宣传的舆论导向 240

一、对话的意义 245

第四节运用对话形式,搞好疏通引导 245

二、对话的渠道 247

三、对话的技巧 249

第八章心理学与思想政治工作 256

第一节心理学概述 256

一、心理学的概念和基本内容 256

二、人的心理的实质 259

三、心理学对于思想政治工作的意义 260

第二节 把握个性行为动因,做好思想引导工作 261

一、需要引导 262

二、动机引导 267

三、挫折引导 271

四、兴趣引导 273

一、能力的差异与人才的使用和培养 277

第三节 针对人的个性特征,做好培养教育工作 277

二、气质的特征与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 282

三、良好性格的培养和陶冶 285

第四节 情绪修养和意志锻炼 290

一、情绪的控制 290

二、意志的锻炼 293

第五节增强集体凝聚力 297

一、集体凝聚力的概念 297

二、集体凝聚力的心理基础 299

三、增强集体凝聚力的途径和方法 300

第六节 心理学有关范畴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应用 306

一、模仿与树立标兵 306

二、暗示与表率作用 308

三、心境与情绪调适 309

四、“注意”与政治教育 310

五、情境与集体主义情感培养 311

第九章美育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运用 313

第一节美和美育 313

一、什么是美 313

二、美育和美育的社会意义 316

第二节艺术的审美教育作用 320

一、艺术的分类 320

二、艺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321

三、艺术的认识作用 323

四、艺术的教育作用 325

五、艺术的审美作用 328

六、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文学艺术 333

一、审美修养的意义 334

第三节提高审美能力,按照美的规律塑造自我 334

二、确立正确的审美观 336

三、在审美实践中提高审美能力 340

四、按照美的规律塑造自我 345

第四节 审美形式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运用 347

一、寓教于乐,潜移默化 347

二、情境交融,以情动人 350

三、赤诚相见,以情感人 355

四、艺术施教,以理服人 357

第十章政工干部应具备的素质 366

第一节 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政治素质 366

一、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366

二、坚实的群众观点 368

三、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 371

四、高度原则的斗争性 372

第二节 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道德素质 373

一、道德是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具备的首要素质 373

二、崇高的道德追求 375

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376

四、艰苦奋斗的优良品德 377

五、谦虚谨慎、严于律己的美德 378

六、富于理解和同情 379

第三节 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文化素质 380

一、广博系统的文化知识是思想政治工作者必备的素质 380

二、思想政治工作者文化素质的基本结构 381

第四节 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心理素质 385

一、优秀的能力素质 385

二、坚强的意志品质 390

三、良好的性格品质 393

精品推荐